流量是广告变现的基础,如何合理利用流量,发挥其最大价值,是每个开发者都会面临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合理的分发机制可最大化流量收益,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流量分发机制背后使用的技术。
目前,联盟市场对收益的优化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量分配的算法,主要有Waterfall和Header Bidding两种。
什么是 Waterfall
Waterfall(瀑布流模型)是一种流量方请求广告的技术。这种请求策略的运行逻辑是将流量通过聚合平台向不同平台进行分发,各平台按权重排序自上而下进行请求。权重通常按各平台历史eCPM表现进行设置。当上层没有返回时则继续向下一层请求,直到有广告被展示。
具体运行流程图如下:
举一个例子,比如有多家广告平台,A的eCPM为20,B的eCPM为15,Waterfall顺序就是:A > B。
媒体在进行广告变现时,一般会集成多家广告平台,通过广告分层的方式尽可能保证填充率和提升收益。
Waterfall 三个核心要素:分量、分层、优先级排序
分量:即细分流量,对不同类型的流量采用不同的售卖策略。
分层:就是在各个Ad Network上,通过创建包含梯度底价的分层来实现eCPM的瀑布流。除了需要有底价的不同层级,为了保证有广告展示,一般流量方会设置一个保底广告,当所有请求的广告源都没有广告返回时,可以展示保底广告。
优先级排序:进行分量与分层后,依靠Waterfall上的优先级排序进行流量售卖。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底价高、填充效果好的层级设置为更高的优先级,而除了价格,还有APP的类型,用户画像,跟你合作的Ad Network或者广告主的类型、广告形式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需要通过合理的优先级顺序,才能实现整个Waterfall的合理配置。
Waterfall的作用
将广告请求按Waterfall的方式进行分发有怎样的作用呢?
第一,提升广告填充率。通过增加可用于展示的广告数量,进而增加广告展示成功的机会。当某个平台或某个层级填充能力不足时,多个层级的流量分配就提供了更大的填充可能。
第二,提升广告eCPM。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请求广告,可以优先筛选eCPM高的广告源,将每一次展示的收益最大化。
也就是文章开头讲的,通过这种机制提升填充率及eCPM,使流量收益最大化。
Waterfall的缺点
从上文看来,收益和填充率都提升了,那采用Waterfall是否就能解决流量收益最大化呢?并没有那么容易,Waterfall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点:
- 串行请求会增大广告展示耗时,平均请求一次至少在100ms以上,多次请求容易造成延时和超时。
- 优先级的调整在过去是需要运营同学手动调整,现在一般通过设置底价的方式进行自动排序,但也是需要依赖“历史eCPM的数据”去预估底价,可能出现在针对某次具体请求时,排在前面的广告平台出价没有后面的出价高,导致流量方错过后面出价更高的广告,流量利益没有获得最大化。
既然Waterfall并非最优解决办法,那么是否有替代方案呢?
2019年,Header Bidding 出现了,解决了“实时eCPM排序”的问题,具体背后的原理,我们下期再进行详细介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欢迎与AdBright交流,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