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凌晨,苹果iOS14.5正式版系统推送更新了,带来了众多变化,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隐私政策(以下简称ATT隐私政策)。
关于ATT隐私政策
什么是ATT框架?
在去年的WWDC2020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提出的应用追踪透明度框架(AppTrackingTransparency),用于管理开发者对用户的广告跟踪。
▲App Store中对“征求跟踪许可”的说明
根据App Store中对“用户隐私和数据使用”的说明:
需要通过AppTrackingTransparency 框架征得用户许可,然后才能跟踪用户或访问其设备的广告标识符(即IDFA)。
即开发者必须明确征得用户的许可,才能使用用户的 IDFA 信息。此前,iOS 是默认同意 APP 使用 IDFA 信息的。
▲App Store中对“ATT框架”的用途说明
ATT隐私政策执行之后,会有多少用户愿意把IDFA授权给开发者?
此前,一些行业预测的数值显示:当APP通过弹窗来获取权限,用户同意授权的可能性占比在10%~20%之间。显然,广告行业对用户的授权情况预测并不乐观。
*部分行业预测数据
App Annie :“只有10%的 iOS 用户会选择授权用户跟踪”
Bumble:“最多也只会有20%的用户会授权IDFA访问”
AppsFlyer:“只有约 20% 的用户愿意授予权限”
移动广告行业的ATT焦虑
首先,先了解IDFA在移动广告主要的功能:
用户定向:通过IDFA标记唯一的一台设备,追踪用户行为数据构建用户画像,用于广告精准投放和再营销。
广告归因:明确用户点击广告的行为来源渠道,进行流量和转化的归因。
ATT隐私政策的实施也意味着,IDFA在移动广告中的作用被减弱。广告平台(媒体)精准定位用户的能力被削弱,广告主的广告归因准确度大打折扣,用户数据的洞察也可能无法实现。
对媒体广告变现影响几何?
当前互联网广告已成为互联网经济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大部分移动应用(APP/媒体)会通过应用内广告进行变现。ATT隐私政策对移动广告行业的影响,也将对媒体广告变现带来一些“弊端”。
ATT隐私政策对媒体最大的影响,必然是iOS生态广告收益的下降。
在没有IDFA的环境下,广告投放的很多动作受限,包括用户定向投放、广告效果评估、再营销等。
在媒体广告变现中,关键评估指标叫eCPM,eCPM的计算是基于广告展示效果的。
*eCPM(effectivecost per mille)也称千次展示有效收益。指的是每一千次广告展示可以获得的广告收入。
计算公式:eCPM=(广告总收益/广告总展示次数)*1000。
媒体通过用户定向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eCPM,当IDFA没有了,媒体的用户定向能力就会被削弱,导致广告无法有效触达用户,广告曝光转化率降低。这就可能导致广告主的出价趋于保守,媒体的广告收益就可能降低。
*大媒体:影响较小
当然,大媒体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当前互联网行业依旧是二八效应,大媒体占据了大部分流量市场,大媒体一般拥有自己体系下的用户ID(例如用户账号),可以用来进行用户标签管理和定向。
但是,IDFA是目前媒体和广告主都能获取到的全局标识,广告主借助IDFA来进行广告效果评估,一旦缺失了IDFA,广告主就无法准确匹配下载激活和曝光的用户,影响效果的判断,那广告主出于服务稳定和 ROI 优化的考虑,在广告投放预算也将更加谨慎,这就可能对媒体广告收益产生影响。
*中小型媒体:限制更多
而对于中小型媒体,由于资金及技术限制,广告变现多依附于大互联网平台。在IDFA受限后,依赖互联网平台采集用户数据,再分析用户画像进行广告定向的方式必然受到限制。
综上,苹果ATT隐私政策对媒体广告变现的影响不小,尤其是中小型媒体。
ATT隐私政策上线后,IDFA获取率可能大幅下降,用户定向和广告归因都受到限制,而这两者都对广告投放效果有极大的影响,而广告效果的下降也影响广告行业的整体业务规模。
对于广告行业的焦虑,在用户定向上,苹果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针对归因,苹果提出了自己的SKAdNetwork 2.0归因解决方案。
那苹果的SKAdNetwork 2.0方案对广告投放有哪些影响呢?
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分析。